中山市青少年体育舞蹈协会

News 新闻资讯

自主“淘课程” 以“双增”促“双减”

时间:2025/2/24    分类:通知公告    阅读次数:65
内容提要

开展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下称“课后服务”)

  开展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下称“课后服务”),是综合施策中小学校学生负担过重难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心工程。

    以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市建设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牵引,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创新“平台自主开放、课目非禁即入、价目普惠透明、过程实时监管、校内基本托底、校外有序竞争、评价导向明确”的“自主淘宝”课后服务选课模式,以“双增”促“双减”。

  公开“淘课程” 课程应开尽开,学生自主选择 中山市共有在校学生70多万人,如何学生在校内不能有效完成作业,本校教师不能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的难题?

    中山以“基本托管+素质拓展”“基本托管+基本托管”“素质拓展+素质拓展”等多种模式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实现场地限度利用、课程应开尽开、学生自主选择,引入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师资与课程,提供艺术、体育、劳动、科创等特色服务,实现了校内基本托底、校外有序竞争的局面。

    为实现高效管理,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建立市级课后服务监督管理平台,提供统一课程科目管理、开课计划监管、报名缴费监管、服务评价监管、服务资金监管、服务平台监管、学校师资遴选监管和第三方课程备案管理等功能。

    该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凡是符合申报条件、材料要求、安全义务、监督管理、评价机制、退出机制等规定的校外非学科类课程都可以通过自主申报进入市级监管平台“课程超市”,供学校、家长、学生自主选择。目前,中山引入校外机构286家,师资3490人,提供艺术、体育、科普、劳动、阅读、心理等16大类345门课程。

    “一些乡村学校难以吸引机构教师到校开展课后服务,但有了‘课程超市’,学校就可以在平台上挑选合适的课后服务课程。”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30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校内教师参与率达98%以上,小学生参与率90.2%,初中生参与率97.51%。

    实时“淘机构”

    实现校外培训机构优胜劣汰

    校外培训收费贵、师资参差不齐,如何实现有效管理?

    中山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及经费保障方案,将课后服务经费全部纳入学校账户分类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实现全过程的实时监管,保障收支流水可追溯,确保经费管理安全。值得一提的是,校内外课程收费实现全市统一价且不高于当地青少宫同类课程价格,缓解校外培训收费贵的问题。

    “舞蹈课老师上课进度太慢”“书法课有两名学生请假”……在平台后台,还具有线上考勤、缴费退费、在线选课、评价互动等多样化功能。针对师资参差不齐的情况,中山建立评价机制,有效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实现“优胜劣汰”。

    “机构有没有实力,课程好不好,得师生、家长说了算。”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晓新表示,平台的评价机制,从学生自愿参与度、书面作业完成度、学生综合素质展示认可度和各主体(家长、学生和教师)满意度四个方面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进行评价。平台针对第三方社会机构实施监测评估,可有效实现动态管理。对于学生及家长统一测评满意率低的课程,学校与第三方机构在该课程方面将终止合作。

    中山还通过服务平台摸清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课程需求,严控课程和师资,由平台按照课师比1∶5的比例配送至学校,学校组织面试、择优选用,并做好师资遴选过程材料留档备查。

    构建“共同体”

    近20个部门齐抓共管

    中山在推动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以“双减”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工作部署,上下联动,部门合力,校外培训治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动近20个部门参与“双减”攻坚克难,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持证率达100%”纳入2024年全市民生实事,市政府督查室每月督办落实,推动党的决策部署走深走实。

    全市谋篇布局,“挂图作战”,通过规范性文件明确市镇两级多部门职责,推动监管中的深层次机制体制问题。各部门对机构消防安全、人员入职查询、违规广告治理、物价收费等方面群策群力,齐抓共管。

    据国家监测平台显示,中山校外培训机构持证率比“双减”前新增了60%,非学科类机构持证率新增90%。

    为有效防范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风险,中山多措并举:对机构,中山加强宣传,引导机构理性投资,防范连锁机构盲目投资扩张,引导举办者规范经营;对社会,中山公布合规机构信息,高频发布校外培训风险预警提示,组织家长当面签收。

    “我们还联合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印发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工作的通知,全面推广预收费资金托管模式。”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国家监管平台,中山实现“一课一销”,从源头防范退费跑路难题。除新审批机构外,全市已有1233所国家平台合规机构产生交易订单,机构数量排名全省第三。

    案例: 西区街道:非遗技艺进校园课后服务再优化 醉龙舞、罗梁醒狮、长洲左手棍……在中山市西区街道的校园里,学生正在学习非遗文化技艺,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点亮了校园。

    为推动校内托管工作实现“减负”增质,西区街道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盘活并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实践有效的“课后服务”育人模式。

    围绕学生实际需求,西区街道将校内托管服务纳入学校课程改革整体计划,严格执行课后服务“5+2”不打折。目前,西区街道学校参与课后服务率100%,实现两个“全覆盖”(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西区街道鼓励各学校运用“自主淘宝”新模式,结合学校特色品牌,“一校一案”不断优化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日益丰富多元。该街道实行校内精品课程与校外优质课程互补融合,开设益智类、科技类、运动类、艺术类等384门个性化课程,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西区街道还将醉龙舞、罗梁醒狮、罗梁武术以及长洲左手棍等非遗文化项目引入校内托管服务课程。西区街道还成功创编了学校课间醉龙操,进一步衍生出幼儿版、鼓点版以及舞台版等近10个版本,将烟洲小学打造为醉龙传承基地。

    据悉,西区街道引进中课通课后服务平台和教务服务团队,实现课后服务线上和线下管理100%覆盖,以学校账户专账核算,规范做好收费、退费等工作。与此同时,该街道采取多元评价机制,以“星级化评比”、满意度调查等多种方式,阶段性展示校内托管服务成效,推动课程服务品质持续提升。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免费b2b网站
粤ICP备202204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