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青少年体育舞蹈协会

News 新闻资讯

尹国臣畅谈未来五年 “三个答卷” 发展蓝图

时间:2025/5/7    分类:新闻    阅读次数:30
内容提要

尹国臣畅谈未来五年 “三个答卷” 发展蓝图

3月16日,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圆满举办,标志着我国体育舞蹈事业迈入新发展阶段。


新起点上,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满足体育舞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谱写体育舞蹈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为此,《尚舞》特开辟“最新声”专栏,将对联合会领导班子及各专业委员会主任进行专访,对话行业先锋,聚焦热点话题,共话发展新趋势与新机遇。



尹国臣

亚洲体育舞蹈联合会主席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主席





尚舞:在成功连任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主席后,您将如何规划未来五年的战略方向?“三个答卷”具体将如何破题?



尹国臣:感谢总局党组的信任。未来五年我们将以“三个答卷” 为行动纲领:



其一“让爱好者有所乐”,重点完善全民健身体系,通过构建分级赛事体系、推进培训网络扩大参与基数,让更多人在体育舞蹈中收获快乐;



其二“让从业者有所养”,着力从竞赛组织专业化、行业标准规范化、会员服务精细化三个方面协同发力,构建涵盖“培训-赛事-服务-产业”的体育舞蹈全产业链生态闭环,保障从业者职业发展;



其三“让支持者有所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好联系、组织、教育、发动、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通过扎实的民生服务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这三点既是满足群众需求的民生工程,也是夯实行业基础的发展工程。



尚舞:面对国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战略部署,联合会将如何落实刘君柱主任提出的“打造体育舞蹈产业新业态”要求?



尹国臣:我们首先从组织架构的战略升级破题,将原“市场开发委员会”升级为“产业发展委员会”。这一调整绝非简单的名称变更,而是标志着从单一市场开发思维向全产业链生态构建的战略升维——我们致力于将从业者、支持者(涵盖政府资源、社会资本等多元主体)、爱好者三大群体凝聚成利益共同体,通过竞技赛事这一核心载体串联产业上下游,形成研发、培训、赛事运营、装备制造、文旅融合等完整产业链条,产业内发展动能。



当产业链基本成型后,我们的重点将转向扩大产业参与度——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注入,设计大众化产品提升爱好者粘性,最终实现产业 “盘子”的扩容。



正如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促进文体旅商融合消费”方向,我们将重点推行 “体育舞蹈+” 多元融合模式,以高规格赛事为引擎,带动文化体验、旅游消费、商业合作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真正实现以赛事经济撬动体育消费潜力的战略目标。












尚舞:之前您谈到,体育舞蹈在中国发展的30多年中,历经了“破而立、破而融、破而进”的历史阶段,如今步入新时代,目标是“破而强”。从当前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来看,在迈向体育舞蹈强国的征程上,我们处于怎样的位置?还需在哪些关键方面发力实现“破”与“强”的目标呢?



尹国臣:总书记在去年接见中国代表团时指出,我国目前是体育大国、奥运强国。要成为体育强国,我们还有10年的路要走。就体育舞蹈项目而言,实现 “破而强” 需从两个关键方面着手。



一方面,竞技水平不能滑坡,同时要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当下,我国拉丁舞、标准舞、霹雳舞在国际赛场上成绩斐然,拉丁舞、标准舞能闯入前6名,霹雳舞可跻身前3名,后续需持续稳固这一竞技优势。



一直以来,协会对竞技层面关注较多,却在体育舞蹈价值宣传与普及工作上有所欠缺。因此,在换届会议上,我提出一项重要任务,即深入挖掘体育舞蹈的健身、社交、审美等多元功能,以“舞蹈强身恰恰恰” 作为主题口号,在全民范围内大力开展舞蹈健身活动。



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我国作为亚洲的主席国,接下来需全力团结亚洲各方力量,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各会员间更紧密的合作与团结,进而发出亚洲的有力声音,这无疑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













尚舞:以“舞蹈强身恰恰恰”为主题口号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具体该从哪些方面推进?



尹国臣:苏洁前秘书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现有6000万体育舞蹈爱好者,但联合会每年通过各级赛事触达的选手仅约200万,意味着5800万潜在人群尚未有效参与。因此,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是当前全民健身工作的核心突破口。



我们将原“教育委员会”升级为“教育、科研、文化委员会”,正是为了系统性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挖掘体育舞蹈的科研价值,比如量化每支舞蹈的热量消耗、心率标准及等效运动量(如步行或跑步时长),以直观方式向大众呈现“快乐跳舞即科学强身”的理念,让健身效果可感知、可衡量。



针对体育舞蹈教培行业面临的监管升级、生源减少等挑战,教育、科研、文化委员会的另一重点是通过科研赋能项目推广。我们需要把体育舞蹈的健康价值、文化内涵转化为社会共识,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和家长——认可其作为健身选择的独特优势,从而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这既是为“舞蹈强身恰恰恰”奠定理论基础,也是解决从业者生存问题的关键路径。



“舞蹈强身恰恰恰”并不是让大家都跳恰恰恰,它是一种节奏和口号。具体将从三方面推进:



精准适配人群——我们将联合运动技术等级委员会、运动员委员会、街舞委员会、老年健身舞蹈委员会等专项委员会,研发适配不同群体的体育舞蹈活动方案,确保各年龄段都能找到适合的舞蹈健身形式;



打造潮流氛围——借力“奥林匹克日”“全民健身日”等节点,策划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赛事、展演、公益课堂等形式,在社会层面掀起舞蹈健身热潮;



强化科学支撑——所有活动均以运动科学数据为基础,确保健身效果可评估,让“在跳舞中强身”成为兼具专业性与吸引力的生活方式。



通过理论研究、人群细分、场景营造的多维联动,我们希望将“舞蹈强身恰恰恰”从口号转化为覆盖全年龄段、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身新范式。













尚舞:联合会在下属委员会中增设了会员发展委员会、老年健身舞蹈委员会和街舞委员会。在您看来,这一调整主要基于哪些现实考量?



尹国臣:关于会员发展委员会——过去,国家体育总局体系内的协会普遍存在“行政化” 特征,会员结构以省、市、自治区的区域性协会为主体,这样形成的是“骨架式” 的团体会员网络,没有“血”和“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员。



以我在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的工作经验为例,只有通过专业化的会员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项目的普及推广与科学指导。体育舞蹈要从“行政主导” 转向 “社会参与”,必须夯实会员基础:



通过会员发展委员会构建精准服务体系,将竞赛组织、标准建设与会员服务形成“三驾马车” 协同效应,以服务凝聚资源、形成虹吸效应,最终实现 “以服务促发展、以服务谋效益、以服务争地位” 的目标,这是协会实体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于老年健身舞蹈委员会——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已达3.1 亿,老年群体既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体育舞蹈潜在的庞大受众。考虑到老年人在运动需求、身体机能和社交方式上的特殊性,设立专门委员会旨在:



一方面制定符合老年群体特点的健身舞蹈标准,保障科学锻炼与安全健康;另一方面通过策划专属的赛事、表演和交流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展示平台,让体育舞蹈成为老年群体社交娱乐、强身健体的重要载体。



关于街舞委员会——街舞作为年轻态、国际化的运动项目,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但与日本等街舞强国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我们设立街舞委员会的目的:一是明确“五年技术水平赶超日本” 的目标,依托委员会整合专业资源,构建从U14青少年到成年组的梯队培养体系,尤其关注后备力量的挖掘(如U14组展现的潜力);



二是通过专业化管理推动街舞项目规范化发展,助力其在国际赛事中提升竞争力,同时发挥街舞在青少年体质健康、文化表达中的积极作用,让潮流运动与体育强国建设同频共振。












尚舞:当前,体育舞蹈赛事同质化严重,对此,联合会有什么解决办法?



尹国臣:我刚刚提到的“三驾马车”,其中竞赛是最直观、最能体现协会组织能力的板块。面对体育舞蹈赛事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我们的竞赛委员会已积极探索改革路径。



比如,对于公开系列赛和俱乐部联赛,它们各自应该采用怎样的竞赛模式?比赛项目又该如何科学设置?特别是俱乐部联赛,核心应当围绕俱乐部展开,强调团队属性,而不是单纯聚焦个体参赛选手或其舞伴。



在竞赛发展方向上,我一直倡导“节日有竞赛、竞赛节日化” 的理念。去年,我们围绕这一理念开展了相关实践,但效果未达预期。后续,我们还将深入思考如何推动体育舞蹈与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以此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为体育舞蹈行业注入新活力。



尚舞:换届会议落下帷幕,体育舞蹈事业迎来全新发展阶段。站在这一新起点上,您对体育舞蹈未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规划与期待?



尹国臣:首要任务是深耕本业,筑牢发展根基。我们所设立的12个专业委员会,承载着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期待各委员会成员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将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努力答好“三个答卷”,为体育舞蹈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撰文 | 刘子倩

设计 | 谭   静



《尚舞》

国家体育总局主管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官方杂志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免费b2b网站
粤ICP备202204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