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圆满举办,标志着我国体育舞蹈事业迈入新发展阶段。
新起点上,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满足体育舞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谱写体育舞蹈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为此,《尚舞》特开辟“最新声”专栏,将对联合会领导班子及各专业委员会主任进行专访,对话行业先锋,聚焦热点话题,共话发展新趋势与新机遇

张建新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竞赛委员会主任
尚舞:连任竞赛委员会主任,对您来说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张建新:体育舞蹈是一座“立交桥”——让专业舞者从这里奔向世界,让青少年满怀憧憬走进来,让广场舞大叔大妈在这里找到青春,让山区的孩子在这里看见希望。我们这一辈“老竞赛人”要做的,就是当好这座桥的守护者,既要守住竞技的标准和规范,又要为每个热爱舞蹈的人打开自由之门。
我的使命是始终扎根在体育舞蹈项目中,如同立下一纸“生命契约”。从1989年以团委书记的角色进入体育舞蹈行业,第一次学习“顺位法”,到2025年再次接过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竞赛委员会主任的聘书,我的血液里流淌的早已是体育舞蹈的节奏。
这36年我见证了中国体育舞蹈从舞厅里的交际活动,进化成拥有完整竞技体系、群众基础和商业价值的现代运动项目——就像华尔兹的升降起伏,我们经历了2000年后的4个关键发展阶段:野蛮生长、规范化、国际融合、品牌创立,终于迎来厚积薄发的快速发展时刻。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行业越辉煌,越要保持“协同发展”,不能让专业选手在天上飞,爱好者在地上追。
尚舞:您对于未来的工作开展有怎样的计划和安排?
张建新:未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可以预见的是,这或将是体育舞蹈发展的好时期。新时代的竞赛改革发展一定要占位全局,将体育舞蹈竞赛看做金字塔:专业竞技是塔尖、大众参与是基座、市场运转是链条,三者缺一不可。从这个角度坚持不懈,发挥好竞赛作为项目发展的火车头作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认为结合中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应当从竞赛体系优化、人才培养、赛事创新等角度。充分分析参赛队伍、选手分布、组别设置、家长反馈等方面,找准竞赛体系中的优点和不足。
1、有效释放全国赛事活力,做好联合会的助手和参谋。重视三级赛事的发展和提升,让市场有创新和承接赛事的空间。尝试在三级赛事体系中设置“俱乐部积分榜”,鼓励业余选手跨区域参赛。推动全国统一的竞赛规则和设项,强化赛事分级评估体系(如三级赛事的评估和督导),结合星级会员机构、俱乐部管理等手段,打破壁垒,淘汰低质赛事。
2、以办赛促消费。用品牌赛事吸引体育消费,将竞赛节日化落实,让全国各地都能培养出具有特色的体育舞蹈品牌。
3、有序开展全国竞赛组织培训班。主要针对地方竞赛组织人员、优秀裁判,通过全国竞赛组织培训班从基层挖掘“野生”办赛高手,有计划地“以老带新”提供学习机会。
4、建立裁判员分级制,有效增加裁判员责任感。不断给教育科技委员会提供裁判员在赛事中的客观表现和赛事舆情反馈。
5、推动专业与业余赛事“双轨并行”。 专业组需强化国际标准,引入WDSF国际赛事规则,提升竞技水平。业余组需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简化流程,增设“社区擂台赛”“省际对抗赛”,降低参赛门槛,强化社会参与属性。
6、关注官网,提升服务功能。整合联合会认定的计分系统和数据库,如开发赛事报名、裁判调度、打分系统、成绩公示、网络直播一体化系统,提升竞赛组织透明度和专业性。
细节决定成败,未来5年,竞赛委员会的核心任务是“规范中求创新,普及中谋突破”。通过制度优化、资源整合、技术赋能,让体育舞蹈既能成为大众人群健身的新选项,也能成为竞技体育的“新名片”。
尚舞:您认为应该如何应对当前赛事的同质化问题?
张建新:我一直认为,重视三级赛事的发展和提升,是丰富中国体育舞蹈赛事体系的重要抓手。三级赛事设项相对灵活,运作贴近基层。在规范引导和提升办赛水平的前提下,可以创新多种赛事模式。同时,如果能够承接联合会更贴近基层的差异化赛事必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可以尝试在三级赛事体系中推广“俱乐部积分排名榜”,鼓励业余选手跨区域参赛,也为同中国体育舞蹈俱乐部联赛的联动创造更多形式。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国统一的体育舞蹈竞赛规则和设项,强化赛事分级评估体系(如三级赛事的评估和督导)。
目前,联合会的赛事体系中4个锦标赛和5个分站赛已是成熟赛事,覆盖全年,得到了全国各地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因此,创新改革的思路是:赛事标准化与差异化的平衡,强化差异化定位。赛事的差异化和普及化是永恒的课题,这是由参与体育舞蹈的人群分类决定的。要从细节入手,紧盯设项,努力平衡和满足专业选手、业余选手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赛事反映市场,市场带领赛事。
尚舞:竞赛委员会将在新的一年坚守怎样的岗位职责?
张建新:新一届竞赛委员会中出现了很多新面孔,他们都是在中国体育舞蹈赛事中摸爬滚打很多年的年轻骨干,应付突发状况经验丰富。还有的是在地方赛事中能力突出,表现优异,从而进入到联合会的竞赛核心团队。现在的竞赛委员会结构规整,年龄梯次合理,很是高效。联合会的“六长一人”竞赛岗位,是经过20多年检验的,流程成熟、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运转流畅。竞赛团队是核心,裁判团队是关键,都是确保赛事公平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竞赛委员会主任,我想带领团队做到3大目标:强化规则意识、规范流程标准、提升代表队参赛体验。为此,需要竞赛团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继承优良传统,忠诚体育舞蹈事业;以人为本,服务第一;以老带新,培养更多竞赛骨干。努力将《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竞赛手册》覆盖全国各级会员单位,贯彻落实到各类别赛事体系中。用标准树立品牌,用规范塑造口碑,用含金量赢得人心。